Tuesday, 3 July 2012

因为~已经习惯了~

在开始之前,或许会触及单亲还是失去双亲的家庭,可能会触及心灵上曾经的创伤。。但我希望,这些将会是朋友们全新的开始。。。。

绝大多数的家庭里,多多少少也会明对这样的问题。其中常面对的问题,也就是父母所带给给时下青少年的问题:“你们必须照我说的话去做,你们什么经验都没有,还和我说什意见/条件?” 
从小我们就由父母带着我们长大,我们受恩于父母,当然他们对我们的一举一动,了如指掌。很多时候,当我们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,父母常常会要求我们?不,或许在青少年的观念,父母是在强迫他们跟着父母的方式,不会给予机会让儿女们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处理所发生的问题。其实原因很简单,因为父母不希望儿女们在生活中跌倒,而受伤害。。

也许现在的青少年,对于自己的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看法,观念,想法。当然在生活当中,会常常和家人发生意见不合的情况。在我身边很多朋友,很多都常会和我分享他们的生活琐事,但居多的是,他们常告诉我,生活中,要跌倒了,才懂得通,才懂得爬起来。我很赞同这样的观点,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很顺利的通过,没耗丝的受伤,那么,我们将不懂得如何学会珍惜。


~要学会珍惜,就先得学会感激~ 朋友们,你们认同吗?

孩子们从小就被教育成要尊敬大人们的话,不得反驳,一旦反驳,就是没礼貌,没家教。
教育尊敬,并不代表我们不能没意见阿!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,想法。但往往在我们小时候,每当我们有想法想告诉家里的亲人,他们总是认为我们是天真,我们的意见不能被接受的。所以,每次有意见的时候,绝大多数肯定被反驳,不然就是被骂~
这种现象,是否对我们未来成长有影响呢? 其实,有的。。。我们从很喜欢给意见,被反驳到鲜少给予意见,到不懂得如何给意见,直到就算有意见,也不想分享。 因为我们在成长的道路,给予家里意见,是绝大多数会被反驳的,那为何我们还给?倒不如我们收起来,让大人们自己去烦恼,那多好,不是吗?!



~来自亲人的鼓励,是孩子们最大的动力~


现代的孩子,或许面对家庭最大的问题,就是来自家庭的唾骂/贬低/讽刺。 孩子们在外面,希望能有一番作为,就和家里商量,当往往有时候,就会换来家人的讽刺,“哎哟,就凭你这个样,你不能的啦。”;“不行!你最好给我在家里好好做,不要有别的想法”;“你这孩子,怎么那么笨啊!,脑袋装屎阿?"..
孩子们在未来怎么样的成长,正不就是父母们从以前所盼望的吗?
~打从孩子们小时候就一直说孩子们不行,长大后肯定不行,因为孩子们已经失去了父母们最大的鼓励。
~打从孩子们在学业上不是很优越,父母们就会用些不雅的词句如:”装屎“,“笨蛋” 等等词汇来形容。当然在学业上,孩子们肯定有一定的限度。。。


孩子们其实都明白,父母这么说,因为他们着急我们,不想我们在未来落后。很习惯性的用他们所谓觉得很“自豪”的教育方式来教导孩子们,但却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。。
我身边就发生了一个教育失败的例子:“男孩因为在学习上比较慢,而妈妈却很着急。每次在教导男孩读书的时候,一旦读错,就算一个字,手里的藤编,就毫不留情地往男孩的身体挥下去。” 这位男孩子,因为长期的受到这样的挨打,久而久之,就在心里产生了一个阴影。所以每次当要读书的时候,他都很害怕,害怕被打,但他又怕自己在学业上很落后。 这样的矛盾,我想,多多少少会影响到男孩子日后的成长。。



身为父母的朋友们,可能你们没发觉这一点。或许你们会觉得,孩子们长大了,接触到了不正经的朋友们,所以导致想法变了,意见不同了。。那如果换个立场来看待?孩子们是如何想的?你们可曾想过?
父母常常告诉孩子们:“我们的心门打开了,你们是不是有什么心事,来不妨坐下来,我们好好的谈谈。” 这句对白,确实,父母们很希望听到孩子们的心声,但是,往往孩子们所透露的心声,并不是父母想听的。因为父母们想听到的,只是他们想听的,而并不是孩子们真正在想的。。家长们的却打开了心门,让孩子们诉说,但是心门只是那一点儿大,大得连风都透不进来。。。那试问,在那么“大”的心门,要孩子们说出想法,能吗?是不是到头来,孩子们还是只有被反驳的份儿?


其实,并不能把责任推卸于父母,因为,已经习惯了。。
相信很多在经营传统家族生意的朋友们,会遇上这样的问题:“所有只能通过家里做决定,本身只能服从。” 
我本身也是在一个家族生意里的环境长大,我不否认这样的问题出现在我的当中。我很庆幸,至少偶尔有些事情,我还是有权利拿主意。传统生意的长辈们,常常抱着一种心态:“想当年,我这样的方式,可以做得这么好,为什么今天,你不能照我的方式?” 
我同意,长辈们有今日的成就,是因为当初的努力,果断。但传统方式,还是会被淘汰的一天。基于时代的进步,社会,环境的变化,人类的野心越来越大,大得现在的传统式,已不足于果腹。 ~多,还要更多;好,还要更好~

如果传统家族生意,能尝试听取孩子们的意见,尝试作出一些小改变。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结果? 更好?更坏? 就在于如何经营一切了。

因为已经习惯了,所以现代的青少年,对家里越来越疏远,宁可结交外头的朋友,也鲜少与家人沟通。这是很难改变的一项社会事实,唯一能做的,只是青少年们的思想,会往好处去发展。 那么如果当初,父母教育孩子,能多关心,沟通,多听取孩子们的想法,再给于意见,而不是先“反驳”,“强制性”的要求孩子们跟随,是否现在的青少年社会问题,不会那么多呢?








2012年07月04日
洪梓勝留笔




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