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21 September 2013

一年后。。。


2012年9月21日的我在漂泊的当儿,在心里问了活在2013年9月21日的我:“一年后的您,会是如何的呢?”

~转眼间,一年已随着时间飞逝而过。要找回一年前的时间,根本就是:“发~白~日~梦~”
时间果然不为谁停留过,当然也不会为谁而放慢速度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一年前的自己,看不见一年后的自己; 一年后的自己,回首一年前的自己,却如此的熟悉,却如此的陌生。

还记得一年前的今天,也就是刚落幕了不久的几天里。自己还不时会犹豫着,想着所做的这一切,也会在心里头询问着自己:“这样的决定,是对的吗?” 犹豫不决的心态,想往回走,却无法继续,恨不得放下这一切,让自己彻底的漂泊。。来回徘徊的思绪,也清清楚楚地告诉了自己,已经漂泊了一年,已经不能在这么下去了。。。
“嗯啊!本来就该这样的不是吗?已经耗了近一年了,该找的答案,也找到了;该准备的,也为自己准备了;该舍得。也舍了,不是吗?”

打从我们开始学会学习开始,我们的生命,就开始慢慢的注入许许多多的颜色。曾经我和朋友分享过:“人生就像一张白纸,您给它上了什么颜色,它就会如您所愿,成为那样的颜色。”

还记得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做过得一种实验吗?我们在那个时候都会问老师:“老师,白色是如何形成的?” 
接着教师们就会教我们做这样的一个实验:将一张白纸剪成圆形,然后划出平均的七分格,分别涂上七种不一样的颜色:红,橙,黄,绿,蓝,靛,紫; 然后将一枝铅笔,在白纸的中间穿上一个孔,然后转动铅笔。当铅笔转动的时候抓住平衡点后,那些分别的七种颜色混在一起后,我们就得到了答案:“啊!原来白色就是这么形成的。”

对呀,白色就是这么形成的。对我来说,白色就是“纯洁”的代表。其实打小时候,我们就已经开始认识了所谓的“人生”,只不过,我们并不懂那是什么,只认为,那是一项很有趣的科学实验,不一样的颜色结合在一起,就形成了白色“纯洁”。
小时候的我们,就是如此的“纯洁”。我们在做这项实验的时候,我们只对于“如何形成白色”感到兴趣,新鲜。我们对颜色的组合并不大感兴趣,例如为什么一定这七种颜色呢?别的颜色不行吗?等等的因素而去做出深入的分析。

在“és muss sein?”里,我说出了这一句话:

“在彩虹找寻着属于自己出口的当儿,它总是暴风雨中面临着绝望,而在绝望中,彩虹却一直努力地寻找着太阳的曙光。”

-彩虹的绝望是否还未经历属于自己的七色?
-彩虹的努力是否也忽略了细品双足的沧桑?

如果我说:彩虹七色的结合,仍是人生七层历练; 乃一场考试,人生的考试,七个关卡。通过了,就学会了看淡,而看到了“纯洁”。犹如“粇白菊”,看似白色无味,冲泡起来却散发出阵阵菊香。。。。 
至于所谓的“七层”,我觉得因人而异吧。可能我的“七层”,是这样这样,然后那样那样。 朋友们听起来,觉得原来就是这样的,但却与他们的生活格格不入。与其询问何谓“七层”,不如自己去经历属于自己的“七层”,然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“白色”。

一壶难装两味酒,一树难长两品花“
我们都是人类,都是生命体,但我们却不都是活在一样的环境里。
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向,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。你我虽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,或许我们所做的事情,都是一样的;所吃的食物,都是一样的;所吸的空气,都是一样的。但这样也并不能代表着我们就是一样的个体,更不能模仿对方而使自己成为对方。

时时刻刻得都必须理解这么的一句:“钥匙不能劈材,斧头不能开锁 
逻辑上,我们不可能拿着钥匙去劈材,要劈材,我们必须有一把斧头;我们不可能用一把锋利的斧头,像钥匙一样的去开锁。
然而,我们的生活也一样,不是?大多数的我们一直觉得自己目前并不属于那样而已,我们甚至想象我们是会拥有更好的一切。
我很希望每个人都会拥有比目前更好的生活,因为我也如此。。可是我们的前提是,我们必须接受目前的自己,不管是优多缺少,还是缺多优少。

如果我们忽略了以上,这一切就好像:“钥匙觉得自己是斧头,因为是铁制,但却忽略了自身的能力,而自不量力的去劈材,结果被材给劈了。。”
到最后,偷鸡不成蚀把米,得不偿失。苦了自己,也连累了别人。只因为我们一心想拥有更多更好,而忽略了目前的状况。。。。。


或许有人赞同,也有人推翻。。
或许有人支持,也有人反对。。
或许有人默认,也有人笑娼。。

一年前的今天,自己告诉着自己,期限547天的时间,重拾碎片。
期限还没结束,自己告诉着自己,宁舍一锭金,不舍一年春。
一年后的今天,自己告诉着自己,曙光已为做好准备的航海家而战。



2013年09月21日
洪梓勝留笔